百有一用斋 12-05 06:12
Original 侃哥 侃英语 2021-12-04
昨天我刷到1990年钱学森的一张字条,看完让我大呼“妙哉”:
Image
钱老当时给国家智能计算机专家组组长汪成为写了一封信,提出了自己对“virtual reality”的翻译——灵境。
看到这两字,我直接绷不住了:这也太妙了吧?!
下面带大家一起来品品。
先理解一下什么是 virtual reality(简称为 VR)。语音聊天系统
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沉浸感。
Image
比如你带上 VR 眼镜,就能进入到一个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中,你的所见、所听、所感,完全是虚拟的,但又无比真实。
所以virtual reality 现在通行的翻译叫“虚拟现实”,我们听多了也就接受了这个翻译。
这里还是要单独讲讲这个 virtual,它的基本含义为“almost nearly the thing”(无限接近于该事物)。
所语音聊天系统以 virtual reality 的本义为“无限接近现实的一种现实”,即它不是现实,但又无限接近现实,谓之“虚拟现实”。
没想到这项技术我国30年前就已经开始探讨和研究了。
但是“虚拟现实”这个翻译一看就舶来品,学术感很强,让人看了云里雾里、不明觉厉。
Image
而钱老30年前提出的“灵境”,就很有中国味了。
virtual reality 有两个核心概念:1)空间;2)虚拟
“空间”就是一个地方一个疆域语音聊天系统,用“境”字来描述就很雅了,比如“梦境”、“渐入佳境”、“如入无人之境”里的“境”。
“虚拟”是个挺难理解的概念,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梦境中,你是完全感受不到躯体的存在,也没有重力,场景随时切换,一切物理法则都不适用。
这就有点像四维空间了,在那里只有一样东西,就是你的意识。
而“意识”就是一个很玄的东西了,换言之,就是你的精神、你的灵魂。
Image
汉语中的“灵”字,一下子把这种超脱于物质的意识概括出来了语音聊天系统,我们中国人一看到“灵”这个字,就能马上 get 到这个概念吧?
所以“灵境”二字,把 virtual reality 的两大核心提炼的非常到位,国人一眼就能明白。
再说得远点,现在“元宇宙”这个概念非常火。
社交巨头脸书母公司更是改名为 metaverse,“meta”是来自于希腊语的词根,表示“超越”;而 verse 来自 universe(宇宙)。
不知谁将其翻译为“元宇宙”,并流传开来。
但这样的翻语音聊天系统译毫无疑问有很大的误导性,我相信各种博主都在试图解释什么是“元宇宙”,但没一个说得清的,老百姓也是听得云里雾里。
Image
今天我看了钱老的“灵境”,给了“metaverse”一个很好的翻译思路。
“元宇宙”的本质不就是一个“灵境”么?
你的“灵”(意识)借助于某个“数字替身”(avatar),在那个虚拟空间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社交…
所以 metaverse 译为“灵境”,实际上比“元宇宙”要好太多语音聊天系统。
不知道有没有被注册下来,估计这个词会火,因为真的太形象了。
钱老是不折不扣的理科生,而理科生一旦浪漫起来,也真的是绝了,钱老yyds!
PS:钱老对“灵境”翻译的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