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的时候,只要家里的零食或者糖果有多的,父亲就会往我口袋里塞上两把,说:「去学校里分给小朋友们,拿去交交朋友。」
当时懵懵懂懂,但隐约有一点社交的概念,大概就是拿东直播系统开发西去收买人心。你有东西给别人,别人就会跟你玩,同时朋友多了,在学校里也不容易被欺负。
后来长大一些,我反而变得羞于社交,大约是知道了社交是出于利益(以爱好相交也是,快乐也是一种利益)。于是,很是为自己的「不道德」感到羞耻。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朋友是很纯粹的,友情是高尚的,而我竟然藏着「龌龊」的目的……
再大一些,受到环境的局限,我开始抛弃这等羞耻行为,混入「假装成熟」的大军,似乎跟谁都是朋友,只要直播系统开发说得上一两句话,下次就得装熟络,也因此学会了一些违心的客套话。好像这样,才叫作老练和「会做人」。
虽然不知道「会做人」有什么用,但我想至少多个说得上话的人总比多个对头好。况且大家都这么干,那总归是有用的吧。之后,由于经历和思考的不断丰富,开始弄明白了社交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到现在几乎没有了社交。
注意,是几乎没有了社交,不是完全没有了社交,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当然有值得我长期花费精力去维系的关系直播系统开发,但非常稀少。
有人说,平时不走动,当你需要朋友帮忙的时候,怎么会有人帮你呢?其实一个人需要朋友帮衬的时候并不多。不要理解错,需要朋友帮衬的时候并不多,不代表需要人帮衬的时候并不多。我们肯定是需要人帮衬的,因为我们非但无法靠自己搞定所有事,甚至无法靠自己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然而我们之所以还活得好好的,肯定不是因为朋友的帮衬,而是我们拿钱换来的。
那么,既然可以用钱或者其他资源交换,大多数时候自然就不需直播系统开发要去贴人脸了,只要深耕自己的领域,让自己拥有足够多的可交换资源不就解决了?
之所以还需要长期社交,肯定是为了一些用资源买不到的东西,比如说某些快乐等。如果可通过资源交换解决,那就一律用短期社交来进行资源交换就行了。
社交的内核
由此可见,我们正在进行的大部分关系维系,基本都是没有什么必要的,正确的形式显然应该是极少数的长期社交加数量极多的短期社交的组合。这种短期社交的等价交换看上去很不符合中国传统的「礼直播系统开发尚往来」,因为过于赤裸裸,过于利益化。
其实这是人们的错误理解。礼尚往来本就意味着等价交换,但人们多数时候喜欢用漂亮的外衣将其包裹,把一个等价交换的事变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看上去似乎就高尚得多了。然而这种高尚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因为「礼」必须对等。不信?你试试去参加婚礼,人家送你 1000 元红包,你回敬 200 元,看对方将来会怎么对你。
所以话说得再漂亮也改变不了等价交换的内核。之所以很多人喜直播系统开发欢用「人情」来模糊化这种等价交换,使其不容易赤裸裸地计算出价值,也是出于一种占便宜的心理。我们在上一节刚刚提到过,因为人情是按「个」计算的,谁更狡猾,谁就能得利。
低价值的一方总是想打人情牌,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往来中更容易「阴」到对方。高价值的一方呢?大都喜欢等价交换,因为不想被占便宜。所以如果你去领导家送过礼,就会发现当你出门的时候,老江湖的领导总会让你带走些什么。你以为领导特别看得起你?不是直播系统开发的!这代表不拖不欠,免得你拿一点土特产就想来换升职,从而让自己掉进你设下的「人情陷阱」。
在长期的社交博弈中,「一不小心」就会导致利益受损的关系就会比较脆弱,容易友尽。如今,人们都学会了只跟资源相近的人交往,因为这样的话,无论是利益相交,还是人情相交,都相对安全。
我大学时期就读的是经济学院,然而我并不认为自己学到了多少经济学知识,因为经济学流派实在太多了。在接触了更广阔的经济学领域之后,我才发现大学直播系统开发里教的,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然而学习经济学思维却比现成的经济学知识更加有用,当我们学会用经济学思维去思考问题并加以扩展和改进时,就能解决很多其他领域的问题。比如人情社交这样的小九九,长期来看肯定会达到平等相交的纳什均衡。于是,不思提升自我交换能力,而单纯用喝酒吃肉去套近乎很明显就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因为别人都不傻,喝酒吃肉就跟你喝酒吃肉,除此之外免谈。于是,这样的社交方式就很容易做无用功。
哪怕某次运气直播系统开发好被你交换成功了,你很有可能要付出「尊严」的代价。也就是说,你用多次的酒肉交换,付出大量的社交时间,最后换来的是一个拿尊严换价值差价的机会,用来交易的主体是尊严,不是你认为的人情。而酒肉铺垫全是前戏,是场景,并不是真正拿来交换的筹码。这些概念都要好好区分,不能搞混。且这种好运就算有幸被你撞上,也就那么一次。下次这招基本失效,因为面子这种东西是会耗尽的。
所以,当我们看不清社交关系的内核时,就容易事倍直播系统开发功半,导致瞎忙活。看上去天天在外面应酬,却没有多少产出。
找准自己的社交定位
很多人只知道「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他们的社交是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