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带货飙戏的6位明星,一个比一个能演,网友:奥斯卡没他我不看

现在直播带货到底有多火?

看一看那些头部主播们,就知道了。

双十一期间,李佳琦交出了超过“百亿”的成绩单,其净收入,别说是演艺明星,就连许多上市公司,都望尘莫及。

于是,本身就自带流量的明星们,不甘落后。

纷纷加入了直播带货的大军。

只是直播带货的风口已起,后入场者,如果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以及有说服力的产品,已经很难再做出理想的成绩。

于是乎直播源码,有些明星们开始在直播带货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长”:演戏。

只是有些剧本虽然好用,却“简单粗暴”。

不少网友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免疫力”,甚至在观看这些明星们的表演时,还会调侃道:

奥斯卡没你我不看!

接下来,我就为您盘点一下六位明星带货的“剧本杀”:

第一、杨子(任性型)

杨子算是内地较早的一批被传“带资进组”的演员。

因为得益于家族雄厚的财力,杨子曾出演了多部影视剧,并因此和黄圣依结缘,成为娱乐圈又一对明直播源码星夫妻。

杨子直播带货为了冲业绩,经常带上媳妇黄圣依,却经常不让她插话。

甚至还有自己87岁的老母亲,以及大哥等人,也都通通成为杨子直播间带货的“工具人”。

可是该商品的链接,还是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屏幕之上。

之后转场的一场直播,还是这位心不甘情不愿的商家代表,又和杨子唱起了“双簧”。

第二,李金铭(手滑型)

因为出演情景喜剧《爱情公寓》而成名的李金铭,也选择了直播带货。

在一场直播中,一款定价为6800元的所直播源码谓“名牌包”,被李金铭手滑定价为399元。

该产品总计上架数量为1000件。

这也意味着,假如这1000个“名牌包”全部售出的话,那么因为李金铭手滑产生的差价,将高达600余万元。

可是,明星就是明星,李金铭是一点没“慌张”。

她表示自己将自掏腰包,补上这高达600多万元的差价。

第三、潘长江(夸张型)

作为资深演员,也是演艺圈的一位前辈,潘长江的带货之路,几乎全网皆知。

“潘嘎之交”等热词的流行,离不开他的各直播源码种优秀操作。

在以出演《小兵张嘎》中的“嘎子”而知名的演员谢孟伟,因为假酒风波一度在直播间“哽咽”,潘长江闻讯,就以前辈的身份来说服和教育谢孟伟。

谁知,嘎子哥和观众们谁也没有想到,改天这个老前辈,就也开始了带货之旅。

最初卖的,也是白酒。

堪称折扣惊人。

然而高昂的定价,依然让直播间普通的“家人”们望而却步,于是潘叔直接指着这款酒的盖子上的“钻石”,说这颗钻石,就值100万。

眼看已经吹到没边,商家赶紧制止直播源码了“潘叔”。

要不然,指不定这瓶酒的整个包装,可能在潘叔的嘴里,怎么着也得在北上广买一套房子啥的。

第四、华少(补贴型)

在《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之前,其实浙江台,就有一档金牌综艺:

朱丹和华少主持的《我爱记歌词》。

直播带货热潮高涨之时,华少也应声入局。

不过相对于其他人,华少在直播间的表演成分,相对比较少,且十分直接:

他拿着一包肥牛卷,说是海底捞专用的。

一旁的助理赶紧假装劝解,对着华少说:

只见华少微微一笑道直播源码

还不够!给我加到10袋!99元10袋上架!

一旁的小助理一边惊讶万分,一边对直播间的“家人们”感叹道:

天啊,宝宝们,赶快下手,一袋牛肉9.9元,哪里能买到呢?也就在华少的直播间了,因为每一单都是他补贴的!

第五,张纪中(生气型)

人称“张大胡子”的张纪中,是国内知名的制片人和导演。

也许是和小娇妻杜星霖结婚之后再添一对子女的缘故,已经70岁的张纪中,也加入到了直播带货的大军之中。

既然是内地影视圈的大佬,直播源码自然直播带货也有着“大佬”的风范。

结果张纪中大手一摆,让商家上线200单,每箱12瓶酒,总计399元。

张纪中眼睛一瞪:

大佬之怒,小助理自然承受不住,只得“含泪”上了商品的链接。

第六、许绍洋(手滑型)

曾经的《薰衣草》和《海豚湾恋人》,让我们记住了许绍洋的名字。

那首《花香》,传唱度也是学生时代的美好记忆。

不过在那之后,许绍洋无论是在歌唱事业,还是演艺之路都走得并不算顺畅。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

既然演直播源码艺之路不够顺遂,那么依靠仅存的名气来变现,无疑是很多明星走上直播带货之路的最初想法。

许绍洋也在其中。

他在自己的直播间了,曾经卖过一款金手镯,本来定价2999元的镯子,却因为自己的“手滑”,给设置成了299元。

在大量的订单成交之后,是惯常的套路:

许绍洋在直播间“哭诉”,自己一次直播的“损失”,就高达几百万。

即使很多人早已对这种套路不再感冒,可还是架不住有人“薅羊毛”心态作祟,不知不觉地就跳进了这个“直播源码坑”中。

写在最后:

其实可以看到,很多使用这些带货套路的,大部分都是一些较为“过气”的明星。

有人曾经红过,也有人一直不温不火。

也有潘长江这样的老演员,最终禁不住“W”的诱惑,持续坚定的走在“我行我素”的路上。

推销并非不行,但是夸张的“剧本”,以及莫名其妙的手段,除了会让越来越多的网友们感到反感的同时,也似乎离某些法律的雷池,更跨近了一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作者 nasiapp

在线客服
官方客服
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
12:01
您好,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选择聊天工具: